我大叫一声“没意思啊!”然后离开了宇宙!
———
=归来,大眼是@不知道用啥昵称叫花京院蔡明好了
欢迎一切讨论,一切回复,一切提问和回答
杂食杂食杂食

一份小声明

↓一个小小的,针对我个人得出的基本原则。得出的最终结论和要说的内容见【】内,其余都是思考的原因与流程。




1.我有很多疑问需要解答,也必定会在以后产生更多的疑问。提问是无止境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问与沟通,下列问题与答案依次诞生。以下算是一份声明与思考流程。

2.提问的本质是提问者和解答者双向的学习。学习是需要双方交付很大信任才能完成的过程,其基本是完成一次信息交换,需要双方毫无保留的配合。既然如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场对话。该如何建立这场对话?其前提是平等的交流。

3.于是上述问题归到一个比较基本的问题上:平等的交流是什么?我这边将它定义为“平等、公开、坦诚的信息对接,双方能认知到彼此立场和观点的不同,能认知到讨论出的结果可能与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差异。双方接受这些认知,并理解了:这两份认知不会动摇谈话的稳固性。这样才会有流畅的、称心的平等对话”。下文中的“平等交流”都沿用这个含义。

4.以上答案又抵达了下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在与人交流时,便默认了这是一场平等交流?由此,将同一个问题换一个问法,我就引出了一个更长久地困扰我的疑问:在人群中,有多少人想要思考,并尝试思考;有多少人想要交流,并尝试交流?此处的思考指拥有相对纯粹的求知欲,交流指真诚的知识传递。这个问题不对不真诚者表示斥责,也并非渴求平等交流者,归根到底,真诚地交换知识与否关乎个人选择。这只是单纯的疑问,至少在我能接触到的人群范围内,我想知道答案。这个问题难以问出口,同时也难以得到答案:问出口将会被当成是对回答者的质疑,难以得到答案是因为标准太难界定,单纯的自证或他证都不能决定结果。因此,这是个基本没有答案的问题,我所能做的只是隔空喊话,然后等待是否有人找到一种方法,从而得出这个答案。

5.既然无法得出问题4的结论,那么我是否需要默认问题4的答案为否,并在进行沟通前表明我希望这是一场平等的沟通?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是否都需要先表明这点,再进行交流?目前而言,我的答案是:是的。虽然对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怂的人,在人际交往及沟通问题上,我都非常想退缩;但是,就以上结论而言,我想最好还是先找到合适的时间与地方,然后表明我的以上想法。这篇东西就算是一个小声明,是我尽量做到的基本的守则。【我欢迎一切讨论,甚至于希望一切讨论,虽然在进行回应时我可能会本能地想要退缩,但我会达成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评论
热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