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叫一声“没意思啊!”然后离开了宇宙!
———
=归来,大眼是@不知道用啥昵称叫花京院蔡明好了
欢迎一切讨论,一切回复,一切提问和回答
杂食杂食杂食

需要指正的漫谈

*读语言学入门时的想法,也是一个作业,在这里存一下。我的水平大概是百度百科程度的,因为是粗浅的对一些初级概念的感想,所以非常地粗糙,有问题大概是逃不了的了,我期盼一、指正。


语言,其本质是一种符号,即拥有能指(能够被人以感官直接接收到的部分)和所指(其真正指向的意义)的一种表述。在人类的语言当中,能指主要涵括文字和发音。这主要归结于人类便利而发育完备的发声器官和对特定工具的利用,而在这两者不够凑效时,人类使用手语等其他方法表达能指。若要对语言的所指中“指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进行论述,以我个人的视角出发,大致可分为几类。它包括但不仅限于客观而具象化的概念(包括图像、声响、香气、特定行为等),客观而抽象化的概念(如“语言”,“数学”,“中国人”,“亲人”的所指)以及感情激发式的概念。这些所指与能指间的联系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迁移。在这其中,感情激发式的概念较为复杂,涉及到索绪尔及罗兰·巴特提到的第一系统及第二系统,这节将在下段中详细叙述。写这篇之前刚狂补完相关知识,概念不甚准确,可能需要指正。

在阐述“感情激发式的语言”之前,先引入第一系统第二系统的概念。*“第一系统”指语言中第一层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如“玫瑰”这个词汇和它的发音“mei gui”这一能指,对应的是“玫瑰这种花”这一概念的所指。“第二系统”则是语言中第二层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比方说当人们看到“玫瑰”这一种花,依据文化背景,人们的脑中会自动对应出“激情与示爱”的抽象概念。这即是“玫瑰这种花”这一能指与“激情与示爱”这一所指所对应而成的第二系统。实质上,第一系统过渡至第二系统的过程中跨越了两层关系,“激情与示爱”是“玫瑰”这一字词所指的所指,正像是语言符号背后的另一种符号,是语言与世俗中约定俗成的符号语言的一种结合。文本当中,人们常透过“玫瑰”的文字符号,直接穿透玫瑰花朵这具象化的概念,接收到“示爱与激情”的信号。在阅读中,往往是第一系统的所指与第二系统的所指两种意象共同构成了阅读体验。

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可以帮助判别“激发感情的语言”该如何分类。我们将”感情激发式的语言”定义为“在不考虑个人经历时就能够广泛地使人感到情感波动的语言”。“感情激发式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联想性的,二是描述性的。由于第二系统的所指经过二次提炼,往往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常与精神领域内的感受直接挂钩,于是不仅存在第一系统、同时也拥有第二系统的词句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可以被归入“联想性的激发感情的语言”。这正是意象与暗喻在文本中工作的方式,使一个具象的词汇归结至另一种模糊的巨大的描绘当中去,这些修辞正是使用了一些语言自身便带有的这样的性质。例如:当文章中有“火在蔓延”这样的描写时,观众们透过文字,窥见熊熊燃烧的火的形象,火的温度,火吞噬一切的气潮;再透过这些气潮,他们看见最终的所指,看见火约定俗成的含义,看见它的毁坏,吞噬,希望,重生。这些最终的含义让人心潮澎湃,而“火”带来的磅礴的感情正是通过所指和所指间跳跃的联想传达出来的。这就是“联想性的激发感情的语言”的分类定义。

在此之外,还有“描述性的激发感情的语言”,概念更加简单,是通过对感情的直接的描述而激发人心中感情的语言。例子如“我爱你”,“恨意”,“复杂忧郁的情绪”,都是通过直接描写情绪来进行共感。透过这些分类,我们实质上可以一窥语言这种认知方法是如何运作的;它的核心是思维的共享。此处所指的思维,既包括客观的概念,也包括感情。这种共享是通过“约定俗成”展现出来的。在索绪尔的第一系统中,即使能指和所指的关联具有任意性,长年累月的对“能指-所指”这一关系的固化导致一个语言系统中不同能指与所指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关系。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罗兰·巴特的第二系统,即固定的事物总指向相似而相对特定的二次抽象概念。这样的抽象概念必定是由不断的对“第二系统能指-所指”关系的固化而完善的,非此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符号系统。这样的固化,由对文字和事物间相同的关系不断的描述而累积,塑造起了这一个特定的语言网络。又因为两个系统中能指和所指联系的任意性,才造就了每个区域中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造就了巴别塔的倒塌。另一方面,从对“约定俗成造成的固化”展开思考时,可以发现语言发展的有趣之处。为了共享思维,人们产生了相对稳定的交流方式,从而因约定俗成而固化了相当一部分的表达方式。这种被固化的表达方式,在语言被传入下一代的时候同时传入进去,反过来塑造了人们的思维表达。当“玫瑰”代表“求婚”成为流行,下一代的人们看到玫瑰时就只会第一时间想起求婚了;通过反过来地对人们精神思维进行同化塑造,语言反而帮助人们完成了“思维共享”。对“联想性的感情激发式的概念”这一分类,给出的定义是“在不考虑个人经历时就能够广泛地使人感到情感波动的语言”。若是考虑个人经历,也许一张床也能有怀念而悲伤的第二系统的所指;然而只有“约定俗成”、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才可成为一个语言中固定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语言的重点就在于约定俗成。

需要指出,文中提出的这种分类并不完全清晰,其概念的边缘是模糊的,可能有很多词语不能被准确地分入“客观概念”或“感情激发式的概念”两者中的一个。但通过这样的分类,对我而言,“理解语言”这一尝试会变得更加通透而易解。语言,实质上是尝试将自己的心灵图景与他人分享,又倒错地通过“复制心灵图景”而达成理解的方式。语言的价值独立于外物,也独立于个体的人,由此可以得知,人们终究还是一座座孤岛。


*此处使用的不能说是严格的“二级意指系统”,详见下文。

对于二级意指系统,单纯地提出反叛。如果我没咋理解错的话,在二级意指系统中,第一层级的能指和所指组合成一个符号,这个完整的符号又在下一层级中担任能指的作用,和新的所指组合成新的符号。在这个系统中,第二系统与第一系统不能分离,“语言”这个系统包括着音响形象和概念,粘连在第二系统中;然而从我的角度想,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或可分离。将第一系统中的所指剥离出来,单独地放在现实之中,这事物依然能指向与在文本中时同样的第二系统所指(如看到火时依然能够联想到相关的意象)。需要提出的是,这联想的力度视物体本身的不同而定,大概率比出现在文本中时能引起的联想力度更小(牵扯到一点我对“美”这玩意的想法,按下不表)。第二系统,在我看来,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的系统。在文中,我是以自己的这样的想法来描写的(用以糊弄老师);这个想法的细节相当模糊,或许还有些矛盾之处,具体细节我还没有想好,有待完善。以上。

评论(1)
热度(9)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